当前位置:
发布时间:2025-04-05 16:29:29
第十三条 纳入规划的风能、太阳能发电机组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家及我省有关新能源发电收购政策规定,安排优先发电量。
1-9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第二产业用电增速由负转正。9月份,全国工业用电量4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62.3%。
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合计149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9月份,全国制造业用电量33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其他制造业行业用电量3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4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二、分地区用电情况1-9月,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②全社会用电量分别为25636、10163、15262和3073亿千瓦时,增速分别为0.4%、-0.4%、4.2%和0.6%。
③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9个行业。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合计18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长8.7个百分点。对标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立足各片区功能定位和产业特色,着力建设国际商贸物流重要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全球创新高地和开放发展先行区,把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成我省深化改革和全方位扩大开放的试验田。
健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省市县乡村五级名称、编码、依据、类型四同,提升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和精准化水平。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服务业、制造业、农业全方位开放,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促进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贯彻落实国家数据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数据市场相关标准,健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社会数据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等机制,提高数据质量和规范性,依法保护个人信息。按照国家要求改革生产许可制度。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科学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建一批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精心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和领军企业。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制。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为契机,打造两翼发展新格局。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两新一重项目建设,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支持公共服务领域和产业经济发展,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编制我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
八、强化法治保障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和竞争性环节电价,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事权和职能,优化配置执法力量,加快推进综合执法,研究制定河北省乡镇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条例。
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多措并举提高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创新活动。五、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建立重大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提高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加强社会预期管理。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按照国家部署,研究提出动态调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建议,配合开展第三方评估,更好维护清单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四)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提质增效。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政府部门信用信息向市场主体有序开放机制。
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九、强化组织保障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改革落地见效,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二)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依法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要领域政府信息公开。(一)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
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坚持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加大公共卫生应急专用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应急储备物资品类、规模、结构,创新完善储备方式,优化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构建分门别类、平战结合、渠道畅通的应急储备保障格局。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制度,制定专利资助办法,有效执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推进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
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意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过程,贯穿于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方案、推进改革实施等各环节,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完善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一)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适应城乡消费需求的现代市场体系,健全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消费便利性和居民生活品质。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退化等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短板,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广冀时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
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严格三个区分开来标准,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统筹做好增量审查和存量清理,逐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
对接国家粮食安全和战略资源能源储备体系建设,落实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互为补充的储备制度。更好发挥国家和我省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年度计划与发展规划衔接协调,健全财政、金融、就业、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环保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和实效性。
(一)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河北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市场体系。
发表评论
留言: